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原發性肝癌中最常見的亞型,是一種致命的侵襲性惡性腫瘤。泛素化是一種翻譯后修飾,在細胞存活、細胞凋亡、細胞周期、抗原提呈等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去泛素化酶(Deubiquitylating Enzymes,DUBs)可以調控蛋白質的泛素化修飾,與多種癌基因和腫瘤相關蛋白的表達有關,因此DUB抑制劑的開發成為癌癥治療中有吸引力的靶點。本研究考察DUBs抑制劑在HCC中的抗腫瘤作用,發現泛素特異性肽酶8(Ubiquitin Specific Peptidase 8,USP8)小分子抑制劑DUB-IN-3有顯著的抗癌反應。體內外實驗證明靶向USP8參與鐵死亡并抑制HCC增殖和肺轉移。進一步機制研究表明,USP8去泛素化修飾O-GlcNAc糖基轉移酶(O-GlcNAc Transferase,OGT)蛋白,提高其蛋白的穩定性,后者通過O-GlcNAc糖基化調控鐵死亡關鍵蛋白SLC7A11的Ser26位點的糖基化,從而抑制肝癌鐵死亡,促進肝癌進展。以上研究表明了USP8可能是一個潛在的HCC治療靶點。
該研究于2023年10月發表在《Advanced Science》,IF:15.1
技術路線
主要研究結果
1. DUB-IN-3有效抑制HCC
為了發現有效的HCC生長抑制劑,作者在6種HCC細胞系中篩選了23種已知靶向人DUBs的化合物。所有細胞系都對USP8抑制劑DUB-IN-3表現出高敏感性(圖1A,B)。作者還發現DUB-IN-3以劑量和時間依賴性的方式降低了LM3和Hep3B細胞的細胞活力(圖1C,D)。接下來通過PI染色測試了DUB-IN-3對細胞死亡的影響。如圖1E所示,DUB-IN-3顯著誘導HCC細胞死亡;Calcein AM/PI染色結果證明了這一結論(圖1F,G)。作者進一步從原發性肝癌中建立6種患者來源的類器官,并測試DUB-IN-3的抗癌活性,發現DUB-IN-3在類器官模型中表現出顯著的癌癥抑制作用(圖1H,I)。
為了進一步研究DUB-IN-3的抗癌效果,作者選擇對DUB-IN-3處理有較高敏感性的LM3和Hep3B細胞系進行進一步分析。CCK8分析表明DUB-IN-3抑制HCC細胞的增殖(圖2A)。克隆形成試驗表明DUB-IN-3顯著抑制HCC細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圖2B)。EdU實驗結果表明DUB-IN-3抑制LM3和Hep3B細胞的DNA合成(圖2C)。Calcein AM/PI染色表明DUB-IN-3導致細胞死亡增加(圖2D)。Transwell試驗表明DUB-IN-3顯著降低LM3和Hep3B細胞的侵襲能力(圖2E)。接下來研究了DUB-IN-3在HCC干性特征中的作用,發現DUB-IN-3 顯著抑制了LM3和Hep3B細胞的成球能力(圖2F)。隨后利用異種移植和尾靜脈注射肺轉移模型來探究DUB-IN-3在體內肝癌中的作用,結果表明DUB-IN-3顯著抑制了體內腫瘤的生長和轉移(圖2G-L)。這些數據表明DUB-IN-3可能通過靶向USP8作為一種新型有效的抗HCC藥物。
圖1:DUB-IN-3是HCC的有效抑制劑
圖2:DUB-IN-3在體內外均可抑制HCC進展
2. 靶向USP8抑制谷胱甘肽代謝并誘導HCC鐵死亡
為了探索上述結果的潛在機制,作者進行了氣相色譜法和基于TOF-質譜(GC/TOF-MS)的代謝組學分析。熱圖分析表明,DUB-IN-3處理引起了代謝產物的顯著差異(圖3A)。對代謝產物的途徑進行富集發現,DUB-IN-3處理的細胞中谷胱甘肽(GSH)代謝途徑、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謝途徑以及鐵死亡途徑受到顯著影響(圖3B)。GSH是生物體內最重要的抗氧化劑之一,GSH代謝在腫瘤進展中起著重要作用,GSH水平升高與轉移增加有關。有研究報告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轉運蛋白Xc-/GSH/ GPX4軸是參與調節鐵死亡的關鍵途徑,這是一種新定義的程序性細胞死亡形式(圖3C)。
靶向GSH的合成和運用被認為是腫瘤治療的一種潛在手段。因此作者對GSH代謝途徑進行研究。GSH代謝的關鍵中間產物如胱氨酸和谷胱甘肽在DIB-IN-3處理的細胞中顯著降低(圖3D,E)。DIB-IN-3處理后,細胞中亞鐵水平上調(圖3F)。GSH耗竭導致細胞積累更多的脂質ROS(圖3G)。通過檢測RSL3誘導的鐵死亡進一步評估DIB-IN-3在鐵死亡中的作用。DUB-IN-3降低了RSL3治療下的細胞活力,可以通過Ferrostin-1挽救,表明該機制在細胞鐵死亡中具有特異性(圖3H,I)。敲除USP8降低了胱氨酸攝取和GSH水平,增加了亞鐵鐵水平和脂質ROS(圖3J-M)。USP8耗盡的細胞對RSL3處理更敏感(圖3N,O)。綜上所述,藥理抑制或敲除USP8可能通過抑制HCC細胞從細胞外環境吸收胱氨酸并賦予鐵死亡來抑制GSH生物合成。
圖3: 靶向USP8抑制GSH代謝并導致HCC發生鐵死亡
3. USP8通過去泛素化調節OGT穩定性
為了找到可能由USP8調節的蛋白質,作者在Flag-USP8表達和免疫沉淀后進行了基于免疫沉淀的質譜分析(IP-MS),發現了USP8免疫沉淀的OGT蛋白(圖4A)。進一步的Co-IP實驗表明內源性USP8可以與內源性OGT互作(圖4B)。GST-pulldown實驗表明USP8在體外與OGT互作(圖4C)。接下來作者通過免疫熒光證明了USP8和OGT在細胞內共定位。此外,蛋白的結構域和缺失突變體的Co-IP結果顯示OGT的GT結構域與USP8的USP結構域存在物理相互作用(圖4E-H)。
由于USP8是泛素特異性加工蛋白酶家族的成員,作者假設USP8可能通過泛素-蛋白酶體通路調節OGT周轉。USP8的消耗顯著降低OGT表達,卻不影響其mRNA豐度(圖5A),并且通過添加蛋白酶體抑制劑MG132或過表達USP8-WT可以逆轉OGT下降趨勢,而USP8催化失活突變體(USP8-C786A)不能逆轉OGT下降趨勢(圖5B,C)。因此作者認為USP8影響了OGT的穩定性,為了證明這一結論,蛋白合成抑制劑放線菌酮(CHX)處理LM3細胞,USP8敲低后OGT半衰期縮短(圖5D)。OGT穩定性在過表達USP8-WT時增加,在USP8-C786A時沒有增加(圖5E)。這些結果表明USP8通過泛素-蛋白酶體途徑穩定細胞中的OGT。進一步研究OGT是否是USP8的底物。如圖5F所示,USP8的耗竭顯著提高泛素化OGT的水平;USP8-WT的表達顯著降低泛素化OGT(圖5G)。作者還對突變泛素(K6、K11、K27、K29、K33、K48和K63)進行泛素化測定,結果表明USP8可以有效地從OGT蛋白中去除K48連接的泛素鏈(圖5H)。為了確定被USP8去泛素化的OGT蛋白的特定位點,作者突變了OGT的賴氨酸殘基(圖5I),泛素化測定表明K117是關鍵位點(圖5J)。綜上所述,這些結果表明USP8是OGT的調節因子,是預后標志物。
圖4: USP8與OGT相關
圖5: USP8穩定去泛素化酶OGT
4. USP8的磷酸化是與OGT相互作用所必需的
作者發現USP8在Ser716殘基處出現磷酸化,而且STE20樣激酶(SLK)與Flag-USP8共純化。在LM3細胞中進行Co-IP驗證SLK和USP8之間發生互作(圖6A)。敲低SLK顯著降低了USP8的S716磷酸化(圖6B,C)。接下來,作者探究了SLK介導的USP8磷酸化是否影響其與OGT的關聯。敲低SLK后USP8和OGT之間的關聯顯著降低(圖6D)。USP8 S716無義磷酸化突變體)(USP8 S716A)與OGT之間的關聯下降,USP8 S716類似磷酸化(USP8 S716D)與OGT之間的關聯升高(圖6E)。隨后,作者表達USP8- WT或USP8 S716D的LM3細胞中敲低SLK發現只有USP8-WT與OGT結合的能力降低(圖6F)。作者還觀察到USP8- WT和USP8 S716D增加了OGT蛋白表達水平(圖6G)。
為了研究USP8磷酸化在HCC細胞中的作用,作者在HCC細胞中穩定表達USP8 WT和S716A,與對照相比,USP8 WT促進了HCC細胞的增殖、侵襲和干性,增強了HCC細胞的胱氨酸攝取和GSH水平,降低了脂質ROS水平和細胞對RSL3治療的敏感性,而USP8 S716A突變體失去了這些能力(圖6H-P)。USP8 WT,但不是C786A和S716A突變體,(圖6M-P)。這些結果表明USP8與OGT相互作用時需要磷酸化激活。
圖6: SLK磷酸化USP8
5. HCC細胞中OGT O-GlcNAa糖基化SLC7A11 Ser26
作者已經證明USP8去泛素化OGT并影響HCC細胞的胱氨酸攝取。由于胱氨酸是由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轉運蛋白(System Xc-)從卵泡外環境輸入的,故作者研究該反向轉運蛋白的功能亞基——SLC7A11是否受USP8-OGT軸的調節。Co-IP表明OGT和SLC7A11在生理條件下存在關聯(圖7A);SLC7A11發生了O-GlcNAa糖基化,OGT的消耗可降低SLC7A11的O-GlcNAa糖基化(圖7B)。TMG(OGA抑制劑)處理細胞發現整體O-GlcNAa糖基化的升高增加了SLC7A11的O-GlcNAa糖基化,OSMI-1(OGT抑制劑)處理的細胞顯示出相反的現象(圖7C)。SLC7A11的O-GlcNAa糖基化水平在DAB-IN-3處理或敲除USP8后下降(圖7D,E)。此外,OGT的過表達可以挽救USP8-KO細胞中SLC7A11的O-GlcNAa糖基化(圖7F)。這些結果表明USP8通過OGT調節SLC7A11的O-GlcNAa糖基化水平。
為了確定SLC7A11上發生O-GlcNAa糖基化的位點,作者使用在線生物信息學工具(https://services.healthtech.dtu.dk/)進行預測,確定了4個殘基(S8,T9,S26和T218)。為了確定SLC7A11中糖基化的發生位點,將四個殘基均突變為丙氨酸,發現S26的突變降低了O-GlcNAa糖基化水平,表明S26是主要的糖基化位點(圖7G,H)。為了進一步了解O-GlcNAa糖基化對SLC7A11活性的影響,在HCC細胞中敲除了SLC7A11(SLC7A11-KO),轉染SLC7A11-WT和SLC7A11-S26A。結果發現敲除SLC7A11抑制HCC細胞的增殖、侵襲和干性,SLC7A11-WT的過表達恢復了SLC7A11敲除誘導的效果,SLC7A11-S26A不能恢復(圖7I-N)。類似的,SLC7A11-WT增強了HCC細胞的胱氨酸攝取和GSH水平,同時降低了脂質ROS水平和細胞對RSL3治療的敏感性(圖7O-R)。綜上所述,SLC7A11在HCC細胞中被OGT進行O-GlcNAa糖基化,SLC7A11的O-GlcNAa糖基化對其胱氨酸攝取活性至關重要。
圖7:HCC細胞中OGT通過O-GlcNAc糖基化修飾SLC7A11 Ser26位點
結論
總之,本研究證明了靶向USP8降低了OGT的穩定性,抑制了肝癌的進展,并誘導了肝癌的鐵死亡。從機制上講,USP8通過去除K48連接的泛素鏈使OGT去泛素化和穩定增加,然后SLC7A11在S26位點發生O-GlcNAc糖基化。SLC7A11的O-GlcNAc糖基化是其從細胞外環境中吸收胱氨酸的活性所必需的。此外,USP8在S716的磷酸化是與OGT相互作用所必需的。我們的發現為USP8在肝癌中調節谷胱甘肽代謝和鐵死亡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見解(圖8),并表明靶向USP8是一種有希望的肝癌治療策略。
實驗方法
代謝組學分析,蛋白質穩定性分析,去泛素化實驗,蛋白質印跡分析,脂質ROS分析,GSH檢測,細胞培養,質粒和USP8敲除細胞系的生成,細胞染色,細胞活力測定,球體形成分析,小鼠實驗,體內腫瘤發生試驗
參考文獻
Tang Jianing, Long Guo, Hu Kuan et al. Targeting USP8 Inhibits O-GlcNAcylation of SLC7A11 to Promote Ferropt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via Stabilization of OGT. [J]. Adv Sci (Weinh), 2023, 10: e2302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