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MI)后炎癥的消退和心臟修復的啟動需要及時激活修復信號。組蛋白乳酸化通過轉錄調控賦予巨噬細胞穩(wěn)態(tài)基因表達特征。但組蛋白乳酸化在心肌梗死后修復反應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我們旨在研究組蛋白乳酸化是否在心肌梗死早期和遠程后誘導單核細胞的修復性基因表達。我們證明組蛋白乳酸化通過促進修復基因轉錄調節(jié)單核-巨噬細胞的抗炎和促血管生成雙重活性,并證實組蛋白乳酸化有利于修復環(huán)境并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此外,我們探索了單核細胞組蛋白乳酸化在再灌注心肌梗死中的潛在積極作用。機制上,我們提供了新的證據(jù),證明單核細胞在心肌梗死早期經(jīng)歷代謝重編程,并證明糖酵解和MCT1(單羧酸轉運蛋白1)介導的乳酸轉運失調促進組蛋白乳酸化。最后,我們揭示了IL(白細胞介素)-1β依賴的GCN5(一般控制非抑制性5)募集對組蛋白H3K18乳酸化的催化作用,并闡明了其作為上游調控元件在單核細胞組蛋白乳酸化調控和心肌梗死后下游修復基因表達中的潛在作用。組蛋白乳酸化促進單核細胞修復轉錄反應的早期遠程激活,這對于心肌梗死后免疫穩(wěn)態(tài)的建立和心臟修復過程的及時激活至關重要。本文于2022年11月發(fā)表于Circulation Research (IF=23.213)。
技術路線
結果
(1) 修復基因在心臟招募前在骨髓和循環(huán)單核細胞中被早期和遠程激活
單核巨噬細胞從炎癥狀態(tài)及時過渡到修復狀態(tài)決定了免疫穩(wěn)態(tài)和心肌梗死的結局。我們假設修復性基因激活可能在心臟招募前在骨髓和循環(huán)單核細胞內啟動。為驗證這一假設,使用不同時間點心肌梗死小鼠BM和循環(huán)白細胞的單細胞RNA-seq數(shù)據(jù)進行了生物信息學分析。在解復用和定位到參考基因組后,我們進行了粗略的聚類,以大致定義5種主要的細胞類型,并關注單核細胞上(圖1A和1B)。在27284個單細胞轉錄組中,5346個單核細胞根據(jù)樣本來源和心肌梗死后的不同時間點分為7組:心肌梗死后0、1、2天的BM單核細胞和心肌梗死后0、1、2、4天的外周血單核細胞(圖1C)。單細胞轉錄組數(shù)據(jù)的基因本體學(GO)術語分析揭示了心肌梗死第一天單核細胞群體中顯示的主要過程,表明單核細胞除了上調和放大心肌梗死后的炎癥反應外,還迅速啟動修復過程,包括對血管生成和傷口愈合的反應(圖1D)。小提琴圖顯示了一系列經(jīng)典修復基因,包括Anxa6、F10、Lrg1和Tgfbi在MI后早期的表達(圖1E)。心肌梗死后單核細胞發(fā)育過程的偽時間軌跡分析顯示,BM和循環(huán)單核細胞中的修復基因被早期激活,并隨時間的推移逐漸積累(圖1F和1G)。
為探討心肌梗死后不同單核細胞亞群的修復轉錄反應,我們將單核細胞分為2個亞群;Ly6Chi和Ly6Clo,并檢測了單細胞測序數(shù)據(jù)中不同亞群中代表性修復基因的表達(圖S1E和S2G)。在第1天對假手術小鼠和心肌梗死后小鼠的循環(huán)Ly6Chi和Ly6Clo單核細胞進行分類后,采用逆轉錄-qPCR (RT-qPCR)檢測修復基因的表達。修復基因在Ly6Chi單核細胞亞群和Ly6Clo單核細胞亞群中都在早期被激活(圖S1F)。
為驗證上述發(fā)現(xiàn),對假手術或心肌梗死第1天小鼠的循環(huán)單核細胞進行了RNAseq分析,鑒定出心肌梗死后650個上調基因和203個下調基因,表明循環(huán)單核細胞在到達損傷心臟之前發(fā)生了早期和明顯的轉錄組變化(圖1H)。氧化石墨烯項富集分析證實,修復基因的表達,包括參與血管發(fā)育、傷口愈合和細胞外基質組織的基因,被廣泛和遠程激活(圖1I)。為篩選以血管發(fā)生為代表的關鍵修復過程中的樞紐基因,使用CytoScape軟件對血管發(fā)育中富集的基因進行了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網(wǎng)絡分析。在基于MCC方法的網(wǎng)絡中優(yōu)先級最高的10個基因中,已知的修復基因Vegf-a和IL-10被確定為MI后早期修復網(wǎng)絡的潛在樞紐基因(圖1J)。此外,我們對心肌梗死和假手術小鼠術后第1天的BM單核細胞進行了RNA測序,心肌梗死后傷口愈合信號和相關修復基因的快速上調,證實了心肌梗死后單核細胞修復轉錄反應的早期遠程激活(圖S2H和S2I)。此外,BM和外周血中的Ly6Chi和Ly6Clo亞群都表現(xiàn)出早期修復途徑的啟動,包括血管生成、細胞外基質組裝和IL(白細胞介素)-10的產(chǎn)生(圖S2J至S2Q)。
總之,這些結果強調了單核細胞在轉錄水平上及時啟動修復活性,并強調了通過早期對炎癥和修復基因的細致調節(jié),心肌梗死后免疫環(huán)境的動態(tài)調節(jié)。
圖1:心肌梗死后骨髓(BM)和循環(huán)單核細胞修復基因的早期激活
(2) 心肌梗死后骨髓和循環(huán)單核細胞組蛋白乳酸化迅速升高
為探討乳酸化在心肌梗死后單核細胞修復基因的早期和遠程激活中的作用,我們評估了心肌梗死早期心肌梗死中心肌和循環(huán)單核細胞以及心肌浸潤巨噬細胞中乳酸化的變化。我們通過磁頭分選從心肌梗死小鼠中分離心肌和循環(huán)單核細胞(圖S3A和S3B)。WB分析顯示,與對照組小鼠相比,MI小鼠骨髓和循環(huán)單核細胞的整體乳酸水平顯著升高,并且在17 kDa附近出現(xiàn)了一個優(yōu)勢條帶,這可能代表了組蛋白H3(圖2A和2B)。在不同時間點采集心肌梗死后小鼠的單核細胞免疫印跡表明,乳酸化水平早在心肌梗死后4至24小時就顯著上調,并保持高水平直至72小時。相反,乙?;皆谛募」K涝缙谠黾?,并在心肌梗死后72小時內迅速下降至基線水平(圖2C至圖2F)。我們檢測了先前鑒定的組蛋白H3K18乳酸化水平(H3K18la),其趨勢與全球乳酸化水平相似(圖2G至2J)。H3K18la水平維持在高水平長達7天,并在心肌梗死后14天恢復到基線水平(圖S3D)。同樣,在Ly6Chi亞群中發(fā)現(xiàn)H3K18la水平上升,而Ly6Clo單核細胞也顯示出類似上升趨勢,但時間稍晚(圖S3E和S3F)。與此一致,心肌梗死后3天的免疫熒光染色顯示心肌梗死區(qū)整體乳酸化和H3K18la水平顯著升高,合并共聚焦圖像顯示,乳酸化定位于梗死區(qū)巨噬細胞的細胞核(圖2K和2L)。綜上所述,心肌梗死后心肌梗死局部和遠端外周的單核巨噬細胞顯示組蛋白乳酸化增加。
圖2:心肌梗死(MI)后骨髓和循環(huán)單核細胞組蛋白乳酸化水平升高
(3) 組蛋白乳酸化促進修復基因Lrg1、Vegf-a和IL-10的激活
為篩選心肌梗死中組蛋白乳酸化的候選靶基因,從假手術小鼠和心肌梗死小鼠中篩選心肌梗死后24小時的循環(huán)單核細胞,并使用抗H3K18la或抗H3K18ac抗體對其進行CUT&Tag檢測。H3K18la富集于基因的啟動子區(qū)域和上游區(qū)域(圖3A)。大多數(shù)H3K18la或H3K18ac增加的基因都是特異性的,H3K18la修飾相關基因與H3K18ac在心肌梗死后顯著不同。這些基因中只有14%(4168個中的566個)同時顯示H3K18la和H3K18ac顯著增加,而63%的H3K18la標記基因沒有顯示H3K18ac顯著增加(圖3B和3C)。H3K18la修飾的基因主要參與免疫、內分泌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心血管疾??;以及脂質和碳水化合物代謝(圖S4B)?;蚣患治霰砻鳎琀3K18la結合的基因在很大程度上與血管生成和傷口愈合有關(圖3D)。
為鑒定單核細胞MI后H3K18la靶基因,我們結合CUT&Tag和RNA-seq數(shù)據(jù),根據(jù)基因表達和H3K18la修飾將基因分為4類:H3K18la差異或上調基因,H3K18la差異或下調基因(圖3E)。圖S4C中的熱圖顯示了H3K18la修飾基因與上調基因的相關性。對兩類H3K18la修飾基因的從頭基序搜索,H3K18la上調和下調的基因具有不同的富集DNA序列(圖3F)。GO分析顯示,心肌梗死期間H3K18la修飾增加的上調基因積極參與血管生成的正調控(圖3G)。RNAseq顯示,許多參與血管生成過程的代表性基因(如Vegf-a、Lrg1和IL-10,也是H3K18la修飾升高的基因)在心肌梗死后顯著上調(圖3H)。我們篩選了H3K18la修飾上調的前30個基因,并根據(jù)轉錄上調進行排名;Lrg1表達上調最顯著(圖3I)。因此Vegf-a、IL-10和Lrg1作為乳酸化的潛在靶基因(圖3J)。基因組快照顯示了Vegf-a、IL-10和Lrg1中的H3K18la修飾位點(圖S4D)。為在MI后1日的循環(huán)單核細胞中驗證CUT&Tag和RNA-seq數(shù)據(jù),進行了RT-qPCR和染色質免疫沉淀-qPCR (ChIP-qPCR)分析,以確認Vegf-a、IL-10和Lrg1的啟動子區(qū)表達增加和H3K18la富集(圖3K和3L)。只有Vegf-a在心肌梗死后表現(xiàn)出不同的H3K18ac修飾水平。ChIP-qPCR證實,心肌梗死后循環(huán)單核細胞中Vegf-a的H3K18ac修飾位點與H3K18la不同(圖S4F)。qRT-PCR和ChIP-qPCR也驗證了心肌梗死后不同單核細胞亞群中H3K18la靶基因的上調和乳酸化水平(圖S4G至S4J)。
綜上所述,在心肌梗死后單核細胞中確定了H3K18la的靶基因,H3K18la可啟動心肌梗死后早期遠程修復基因激活,有望促進心肌梗死后心臟及時修復。
圖3:H3K18la啟動心肌梗死(MI)后修復基因Lrg1、Vegf-a和IL-10的表達
(4) H3K18la調控巨噬細胞靶基因的轉錄和修復活性
為研究H3K18la對修復基因表達的直接影響,我們通過外源性乳酸或乳酸脫氫酶抑制劑FX-11處理骨髓源性巨噬細胞(BMDM)的組蛋白乳酸化水平。鈣黃素和碘化丙啶染色和免疫印跡分析顯示,在濃度高達40 μM時,F(xiàn)X-11對BMDMs無明顯的有害作用,對H3K18la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圖S5A和S5B)。脂多糖(LPS)刺激BMDMs導致H3K18la水平升高(圖4A)。添加外源性乳酸后,細胞內乳酸水平和組蛋白H3K18la水平升高(圖4B和4C),與以往研究一致。ChIP-qPCR顯示靶基因啟動子區(qū)H3K18la富集增加,RT-qPCR結果證實乳酸處理后靶基因表達上調(圖4D和4E)。FX-11顯著抑制BMDM細胞內乳酸和H3K18la水平(圖4F和4G)。ChIP-qPCR和RT-qPCR顯示,F(xiàn)X-11處理后H3K18la強度和靶基因表達降低(圖4H和4I)。
我們分析了H3K18la對體外BMDM功能的影響。采集BMDM并用流式細胞術進行分析(圖S5C)。促炎M1巨噬細胞的百分比在乳酸組顯著降低,而在FX-11組增加(圖4J和4K)。為排除乳酸誘導的H3K18la通過改變環(huán)境酸度影響巨噬細胞表型的可能性,對BMDM進行了乳酸鈉處理。乳酸鈉增加組蛋白乳酸化水平的程度與乳酸相似,但不影響巨噬細胞的炎癥表型(圖S5D和S5E)。
通過EdU標記、transwell、劃傷/傷口遷移和管形成試驗,評估了操縱H3K18la水平的單核細胞的促血管生成能力。小鼠主動脈內皮細胞在乳酸或FX-11刺激的BMDM條件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24小時。經(jīng)乳酸處理的BMDMs條件培養(yǎng)基與小鼠主動脈內皮細胞增殖(圖4L)和向井區(qū)或創(chuàng)口區(qū)域遷移(圖4M和4N)以及形成更有組織的分支和更長的管長(圖4O),提示H3K18la升高的單核細胞具有增強的內皮細胞成管能力。
綜上所述,H3K18la促進了Lrg1、Vegf-a和IL-10的轉錄,提高了BMDM的抗炎和促血管生成雙重修復活性。
圖4:組蛋白乳酸化激活靶基因轉錄和巨噬細胞修復活性
(5) 升高的組蛋白乳酸化有利于心肌梗死后的修復環(huán)境和改善心功能
為評估組蛋白乳酸化對缺血性心臟免疫環(huán)境的影響,我們建立了永恒性冠狀動脈左前降支結扎的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并用乳酸鈉或FX-11處理小鼠,以控制單核細胞組蛋白乳酸化。預先確定乳酸鈉劑量,WB結果如圖S6A和S6B所示。圖5A為乳酸鈉治療心肌梗死小鼠的實驗。乳酸鈉處理小鼠循環(huán)單核細胞和浸潤性巨噬細胞中的H3K18la水平顯著升高(圖5B和5C),Lrg1、Vegf-a和IL-10 mRNA水平升高(圖5D)。
乳酸鈉處理后H3K18la的增加抑制了炎癥因子IL-6和TNF(腫瘤壞死因子)-α的表達(圖5E)。流式細胞術顯示,升高的H3K18la抑制了Ly6Chi炎性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浸潤(圖5F和5G)。HE染色證實H3K18la升高導致炎癥細胞浸潤減少(圖5H)。CD31和α-SMA (α-平滑肌肌動蛋白)的免疫熒光染色表明,乳酸鈉誘導的H3K18la升高促進心肌梗死后血管生成(圖5I和5J)。
馬松三色染色顯示,乳酸鈉誘導的H3K18la升高可抑制心肌過度纖維化和病理性心臟重構(圖5K)。乳酸鈉也調節(jié)成纖維細胞的活化和膠原合成(圖S7A至S7D)。超聲心動圖和磁共振顯示,在基線時,各組之間的心功能和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無顯著差異(圖S6H和S6I),而與對照組相比,增加H3K18la改善了MI后的射血分數(shù)和縮短分數(shù),表明H3K18la除了具有抗炎和促血管生成作用外,還改善了MI后的心功能障礙(圖5L至5N)。
綜上所述,心肌梗死后早期單核巨噬細胞組蛋白乳酸化的增強有利于心肌梗死后的修復環(huán)境,有助于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改善。
圖5:H3K18la升高可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臟修復
(6) 抑制組蛋白乳酸化促進心肌梗死后的有害炎癥和心功能障礙
圖S8A顯示FX-11治療MI小鼠抑制組蛋白乳酸化的實驗方案。循環(huán)單核細胞和浸潤性巨噬細胞中H3K18la水平降低(圖S6C、S6D、S8B、S8C),注射FX-11小鼠中H3K18la靶基因mRNA水平顯著降低(圖S8D)。與H3K18la升高對乳酸鈉注射的影響相反,H3K18la的抑制促進了心肌梗死后血清炎癥因子的表達,增加了心肌炎癥細胞的浸潤(圖S8E至S8H),導致血管生成受阻(圖S6G, S8I, S8J),病理性心臟重構加重,心功能喪失(圖S6L、S6M、S8K至S8N),進一步支持組蛋白乳酸化促進內源性免疫穩(wěn)態(tài)和心肌梗死后心臟修復。
(7) H3K18la操縱的單核細胞輸血調節(jié)心肌梗死后的心臟修復
為探索H3K18la操縱的單核細胞經(jīng)乳酸鈉或FX-11處理后是否能將治療效果轉移到心肌梗死小鼠身上,從小鼠外周血中分離的循環(huán)單核細胞分別用乳酸鈉(La-Mo)、FX-11(FX-Mo)或PBS (Con-Mo)刺激24小時,并用PKH26標記,在心肌梗死后6小時通過尾靜脈輸注到心肌梗死小鼠體內(圖S9A)。這些單核細胞定位于梗死心臟(圖S10A)。
與全身給藥結果相似,與對照組相比,H3K18la (La-Mo)升高的單核細胞再輸注顯著減少炎癥細胞浸潤,抑制過度心肌纖維化,改善心功能,促進血管生成(圖S9B至S9H, S10B)。相比之下,F(xiàn)X-Mo組表現(xiàn)出相反的效果,包括炎癥增加、血管生成受限、心臟重塑不良和心功能惡化(圖S9B至S9H, S10B)。
(8) 心肌梗死后循環(huán)單核細胞內源性糖酵解重編程部分促進H3K18la
巨噬細胞糖酵解通過提供乳酸作為底物來調節(jié)組蛋白乳酸化。但單核細胞在心臟募集前的代謝轉變及其在心肌梗死后調節(jié)乳酸化水平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我們使用XF24細胞外通量分析儀測量心肌梗死后1天循環(huán)單核細胞的主要代謝參數(shù),發(fā)現(xiàn)心肌梗死小鼠單核細胞的基礎細胞外酸化率相對較高,糖酵解儲備增加,表明心肌梗死小鼠具有較高的糖酵解代謝能力。耗氧量測量顯示,心肌梗死小鼠單核細胞的基礎氧化磷酸化和備用呼吸能力降低。線粒體與氟羰基氰基苯腙解偶聯(lián)后,最大呼吸顯著減少,表明心肌梗死后外周單核細胞更依賴糖酵解而非氧化代謝(圖6A至6D)。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單核細胞在心肌梗死后經(jīng)歷代謝重編程,這可能對依賴糖酵解的組蛋白乳酸化至關重要。
為驗證細胞內代謝模式和細胞外代謝物對乳酸化和乳酸化相關基因表達的調節(jié),我們使用C2HCl2NaO2(DCA,丙酮酸脫氫酶激酶抑制劑)和魚藤酮(線粒體呼吸鏈復合物I的抑制劑)調節(jié)糖酵解途徑和線粒體呼吸鏈中涉及的關鍵酶的活性(圖6E)。用魚藤酮治療24小時后,BMDMs細胞內乳酸和H3K18la水平顯著升高,而在乳酸脫氫酶抑制劑FX-11存在時則降低(圖6F和6G)。ChIP-qPCR和RT-qPCR顯示,魚烯酮顯著增加了乳酸化修飾和乳酸化靶基因Lrg1、Vegf-a和IL-10的表達(圖6H和6I)。相比之下,DCA治療后BMDMs細胞內乳酸和H3K18la水平降低。在DCA處理的細胞中再次添加乳酸成功地恢復了細胞內乳酸、組蛋白乳酸化水平和H3K18la修飾基因的表達(圖6J至6M)。
為進一步驗證細胞外乳酸在組蛋白乳酸化中的作用,我們使用了乳酸轉運蛋白MCT1(單羧酸轉運蛋白1)抑制劑AZD-3965。外源性乳酸的添加顯著增加了BMDMs中組蛋白乳酸化水平和靶基因表達,而MCT1抑制顯著抑制了外源性乳酸的這些作用,這表明細胞外環(huán)境中的乳酸至少部分需要通過MCT1轉運到細胞內,才能參與乳酸化(圖6N至6P)。
圖6:代謝重編程調節(jié)單核細胞中的H3K18la
(9) IL-1β依賴性GCN5募集促進H3K18la和修復性基因表達
HAT(組蛋白乙酰轉移酶) P300是潛在的組蛋白賴氨酸乳酸化寫蛋白,在心肌梗死中促進單核細胞組蛋白乳酸化的機制尚不清楚。為評估三個主要HAT家族中的代表性的P300、MOF和GCN5(一般對照非抑制性5)在心肌梗死后單核細胞組蛋白乳酸化調節(jié)中的催化活性,進行了分子對接研究,以評估H3K18la與P300、MOF和GCN5的結合模式(圖7A至7C)。免疫沉淀法評估P300/MOF/GCN5與乳酸化組蛋白的相互結合(圖7D)。免疫熒光染色顯示H3K18la和P300/MOF/GCN5在心肌梗死后1天共定位于單核細胞的細胞核(圖7E)。
轉染適當?shù)男「蓴_(si)RNAs使HAT沉默(圖S11A至S11C)。P300敲低導致BMDMs中組蛋白乳酸化水平顯著降低,這與先前研究一致。GCN5敲低顯著抑制H3K18la水平,ChIP-qPCR和RT-qPCR顯示GCN5沉默后H3K18la修飾和H3K18la靶基因的表達水平顯著降低,證實GCN5是乳化的書寫者并介導了靶基因表達的調控(圖7F至7J)。我們還評估了P300和MOF對H3K18la修飾和乳酸化基因轉錄水平的調控作用(圖S11D至S11I)。
先前研究報道了IL-1β特異性募集GCN5在炎癥調節(jié)中的作用。我們進一步研究IL-1β是否是心肌梗死后驅動乳酸化修飾的一個因素,IL-1β在心肌梗死后作為一種強炎性小體引發(fā)劑急劇上升。WB顯示,IL-1β刺激使BMDMs中H3K18la水平呈劑量依賴性增加(圖7K)。IL-1β刺激增加了GCN5和乳酸化組蛋白的相互結合(圖7M),并增加了H3K18la靶基因的乳酸化和表達(圖7N和7O)。為探究IL-1β與IL-1R1的結合對于IL-1β介導的GCN5依賴性乳酸化是否不可或缺,我們在IL-1β刺激下阻斷了IL-1R1(圖S11J)。IL-1R1阻斷部分抑制了IL-1β對GCN5募集、H3K18la修飾、GCN5與乳酸化組蛋白結合以及H3K18la靶基因表達的促進作用(圖7L至7O)。
圖7:IL-1β依賴性募集GCN5促進H3K18la水平和修復性基因表達
(10) 組蛋白乳酸化有利于IR損傷后心臟修復環(huán)境
為驗證單核細胞H3K18la促進心臟修復的作用是否在再灌注心肌梗死中也可檢測到,我們誘導了一個暫時的LAD結扎模型,然后再血運重建,以研究乳酸化在缺血再灌注(IR)損傷中的潛在作用。IR小鼠循環(huán)單核細胞的免疫印跡顯示,H3K18la水平早在IR后4小時達到峰值,此后逐漸下降,直到72小時恢復到基線水平(圖8A)。IR后單核細胞亞組中H3K18la水平的變化與總單核細胞基本一致(圖S12A和S12B)。與永恒性LAD連接MI模型類似,IR后單核細胞Lrg1、Vegf-a和IL-10結合區(qū)域的mRNA水平和H3K18la富集顯著上調(圖8B和8C)。
我們在IR后6小時進行了H3K18la操縱的單核細胞再輸血,觀察不同處理的單核細胞的心臟定位(圖8D)。與永恒性缺血類似,相對于IR損傷后的對照組,乳酸化(La-Mo)升高的單核細胞導致心肌梗死面積減小(圖8E和8F),炎癥細胞浸潤減少(圖8G),心功能改善(圖8H和8I)。FX-Mo組正好相反(圖8E至8I)。
綜上所述,單核細胞組蛋白乳酸化在IR進展中的免疫穩(wěn)態(tài)、組織修復和心功能改善中發(fā)揮積極作用。
圖8:組蛋白乳酸化有利于缺血再灌注(IR)損傷后心臟修復環(huán)境
結論
組蛋白乳酸化有利于心肌梗死后單核細胞的早期遠程修復基因激活,從而提高了我們對心肌梗死內源性保護機制的認識。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的組蛋白乳酸化相關分子可能為心肌梗死后心臟修復的改善提供新的機制基礎。
實驗方法
RNAseq分析,WB,qRT-PCR和ChIP-qPCR,流式細胞術,EdU標記,transwell,劃傷/傷口遷移和管形成試驗,單核細胞再輸血實驗
參考文獻:Wang, N., Wang, W., Wang, X., Mang, G., Chen, J., Yan, X., Tong, Z., Yang, Q., Wang, M., Chen, L., Sun, P., Yang, Y., Cui, J., Yang, M., Zhang, Y., Wang, D., Wu, J., Zhang, M., & Yu, B. (2022). Histone Lactylation Boosts Reparative Gene Activation Post-Myocardial Infarction. Circulation research, 131(11), 893–908. https://doi.org/10.1161/CIRCRESAHA.122.320488.